不懼挑戰?這款游戲能讓你明白"一失足成千古恨"
2017-11-18 10:37:30 來源:愛玩網 (杭州) 評論:0 點擊:
網易愛玩百萬稿費作者撰寫,內容代表愛玩觀點,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近,一款名為《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和貝內特·福迪一起攻陷難關)的游戲突然在直播圈徹底火了,不少游戲主播和UP主都紛紛開始嘗試挑戰這款游戲。那么,這是一款什么樣的作品有如此魅力和魔力,能瞬間吸引來整個游戲圈齊刷刷的目光?
充滿惡意的懲罰性攀巖游戲
在《Getting Over It》中,玩家們需要控制一個“半個身子在大罐子中的奇葩裸男”,目標是借助他手中的那把榔頭,依靠搞怪的物理機制攀至頂峰,最后登入太空。游戲不管是從畫面、人物造型,還是動作來說都非常魔性,除了一些音效外,背景音樂少之又少。游戲過程中制作者會以旁白的形式來對你喋喋不休,包括制作這個游戲的意圖、人生感悟和一些調侃等等,但是游戲本身沒有任何劇情,嗯,無厘頭不需要解釋!
從來不看正前方的裸男角色
當然,以上這些都不重要,游戲最大的特點在于它不科學的原理和難度。我覺得用“懲罰性”游戲來歸類它最好不過了,什么“抖M”、“虐心”都沒法很好總結其特色,這款游戲從頭到尾都可以告訴你一種體驗——心態已崩。游戲的操作方式看似很簡單,整個過程你只需要移動鼠標控制榔頭就可以完成,甚至都不需要點擊任何鍵。然而當進入實際體驗之后,你會發現這操作手感真的是一言難盡,伴隨著各自杠桿、慣性、重心的物理力學原理,外加一些迷之設定,即使經過練習已經熟練掌握了運用鼠標跳躍、攀登的操作方法,種種奇葩的障礙和險峻的地勢依然會讓人叫苦不迭。
各種險峻的地勢全靠一把錘,所以有人稱其為“掘地求生”
《Getting Over It》最讓人崩潰的當屬它的懲罰機制。就算I Wanna系列等一些難度很高的游戲,也算是“頗為友好”地設置了保存點,讓玩家們能夠在經過一些難關后在新的起點繼續闖關。然而《Getting Over It》是一款無法存檔、無法步步為營的游戲,玩家們向上攀登的過程中一旦失誤就很容易跌落下去,盡管游戲角色并不會死亡,但所有努力都會化為泡影。尤其當你克服重重障礙,好不容易快要到達頂峰之時,如果因為操作不當重回原點,那感覺真的是五味陳雜,某韓國主播就因玩這個游戲重回起點而被虐哭。沒錯,在這款游戲的Steam商店界面,制作者就已經很明確地告訴大家:“我制作這個游戲,就是為了傷害某種特定類型的人。”
繼12個小時的努力化成幾秒的自由落體后,他再次出發,15小時后錘子卡在石頭里,現場奔潰剃發為尼
從此就這么瘋了
虐人就是這個制作者的風格
那么這款游戲的制作者到底是何方神圣?其實游戲名中已經包含了制作人的姓名,他就是Bennett Foddy(貝內特·福迪)。也許你并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但你應該對幾年前在網上爆火,并被稱為史上最難跑步游戲的《QWOP》存有印象。
最難跑步游戲《QWOP》
這位澳大利亞人自小就喜歡游戲,目前在紐約大學游戲中心擔任游戲設計的助理教授,同時自己也會制作一些小游戲!禥WOP》是他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期間所制作的一款Flash游戲作品,在2010年因為Youtube上一位知名主播的直播視頻而一炮而紅!禥WOP》和如今這一款《Getting Over It》有些類似,動作魔性、搞怪物理機制以及超高的難度,讓人跑不了幾米就無法繼續,挫折感不斷,給無數主播和視頻制作者提供了搞笑的素材。此后,他又制作了《GIRP》、《CLOP》以及《SportsFriends》等游戲,雖然沒有大火,但游戲風格無一例外,都是游戲機制看似簡單但是難度卻十分虐人。
貝內特·福迪的個人主頁,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經人
貝內特·福迪所鐘愛的游戲類型一向都是如此,在他的個人主頁上除了自己制作的游戲外,還包括對其他同類型的作品的分析,比如2002年的攀登小游戲《Sexy Hiking》,他稱《Getting Over It》的靈感就來源于此。
攀登游戲《Sexy Hiking》
此類游戲的成功之道
除了貝內特·福迪的作品,像《i wanna》系列、《像素鳥》等類型游戲同樣也曾擁有不少的擁躉。這類充滿惡意的小作品為何會屢屢成功引爆熱點呢?也許福迪在2012年IndieCade大會上的言論會給我們一個答案。
在那次大會上,福迪宣稱要勸制作者們在游戲中加入更多的痛苦元素,他認為游戲對于玩家過于舒適會對游戲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當你在游戲中受挫時,它會突顯失敗的份量。游戲中的痛苦元素同樣可以提升成功的重要性。輕松控制游戲角色并沒有任何樂趣,游戲中的趣味存在恐慌之中——即好友看到你因按下按鈕而傷害到自己時感到的快樂。”
制作人貝內特·福迪
從福迪的言論中我們很容易得出兩點結論。首先,這類游戲需要設定較為簡單的游戲機制和操作方法,讓玩家們能夠很快掌握游戲玩法,并感覺自己可以通關。然后再以高難度給人不斷的挫敗感,勾起玩家們的挑戰欲,從而能夠在屢次失敗后的成功中得到更大的喜悅感和成就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激發抖M屬性 ”。在一些游戲大作中也多多少少會用到這一理念,最出名的當屬《黑暗之魂》系列以及其前身《惡魔之魂》,游戲中稍有不慎就被一個雜兵殺死,經常要面對”YOU DIED“的游戲畫面,結果反而讓不少玩家們樂此不疲,更加深入地在游戲中享受不斷受虐與挑戰的過程。
“魂系列”玩家經?吹降漠嬅
不過《Getting Over It》和這兩者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在機制復雜的游戲大作中,玩家們會隨著對游戲理解的加深而減少失誤,最后變得游刃有余。而對于這些玩法簡單的小游戲并沒有難度的曲線而言,即使可以很快掌握操作方法,也很容易會被作者惡意的設計虐得死去活來。
第二點則是讓他人感覺到快樂。就如福迪所言,我們看到好友在游戲中因失誤而遭遇挫折時,總免不會在一旁哈哈大笑。如今在網絡時代,這一體驗被擴展到了更大的范圍?v觀《QWOP》和《Getting Over It》等游戲,它們在最初發布時其實并不受關注,相反頗為冷門,幾乎都是在之后游戲主播們直播和視頻的帶動下,才開始變得異;鸨。因為很多玩家們都樂于看到他人在游戲中不斷挫敗的樣子,這種惡意滿滿,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的作品正是絕佳的素材。
同時游戲機制玩法簡單,讓玩家們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不會被復雜的內容給搞暈了。主播在游戲中被虐得死去活來,種種痛心疾首的表情自然會引來更多的看客,從而帶動了游戲的火熱,促使不少玩家們也會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嘗試。不過在筆者看來,真正投入去玩這類作品的人一定要比只看游戲直播和視頻的人數要少的多。
總體而言,《Getting Over It with Bennett Foddy》是一款會讓人挫折感不斷的作品,游戲主播們帶動了游戲的火爆,但正如制作者所言,它會傷害到特定類型的人。如果你對自己的操作和游戲經歷很有信心,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或許能夠通關作為近期炫耀的資本。但若你恰好是作者所說的“那些特定類型”的人,那真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在看別人玩這款游戲的過程中找到快樂,同樣是一種不錯的“游戲體驗”。
(本作Steam版本發售日為12月7日,如果喜歡這個游戲,希望大家用實際行動支持作者。)

評論排行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邵德成擅自篡改偽...(625)
- ·中國當代名人書畫院院士馮勇建(64)
- ·我們約會吧+ 陳文最新個人資料簡介照片...(59)
- ·走進幸福9號:打造世界上贍養老人最多的...(29)
- ·《山東臨沭黨校一女嫁二男為哪般》續一(18)
- ·卡仙奴百分百識別騙子(17)
- ·魔力仙顏怎么樣?魔力鮮顏水奇跡好用么?(14)
- ·擦一擦,小手一擦不再敗家(12)
- ·圣象“新實木”地板遭起訴或賠200萬元(11)
- ·河南一高校被指偽造租賃合同 當事人幾...(10)
- ·學霸逆襲記(1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學院“一帶一...(10)
- ·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暴力拆遷(9)
- ·大連金州新區正信金安文化培訓中心創新...(9)
- ·武威:熏醋廠不明氣體“熏”翻兩員工 ...(8)
- ·喜洋洋童裝是騙子嗎?一位90后媽媽的自...(8)
- ·河北清河公安:一個被“休”了13年的聽證會(7)
- ·手繪鞋 小清新風格-半夏微涼自制(7)
- ·國外留學歸來 赫佳方芳回國發展事業(7)
- ·北京高校三校聯合在黑龍江省單考單招通告(7)